我的家乡和祖国一样美

来源:未知

日期:2019-08-26

我的家乡和祖国一样美

付玉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有首民歌唱得好,"谁不说俺家乡好,”我也不例外,我的家乡“人参之乡”就是好。说起人参之乡,你可能只知道她是国内外知名的野山参、人工栽培园参、林下培育人参的最大产地和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,你若打开最新的吉林省地图,就会发现在吉林省东南边陲有一个离长白山天池最近、集铁路(包括尚未建成的高铁)、高速公路、机场交通枢纽于一县的抚松县,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人参之乡。

抚松县人民开发山区的历史悠久,但正式建县始于1910年。日本侵略者侵略我国东北,掠夺长白山区珍贵的木材矿藏等资源。杨靖宇、王德泰二位将军受党的委派,组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,同日伪军进行长期游击战,献出宝贵的生命。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在参乡人民心中,代代相传。

抗日战争胜利后,抚松县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,大力支援解放军“四保临江”、推动土改剿匪、发展生产等斗争。新中国成立后,抚松县与各地一样,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,发生了深刻变化。最显著的变化是国家在抚松县先后建立了松江河、泉阳、露水河三个省属森林工业局,下设众多林场,修通了通化至白河的铁路,修建多条运输木材的公路、森林铁路,开始了大规模采伐、加工、运输木材的高潮,支援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抚松县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,陆续建立了三个地方国营参场,部分乡镇建起自己的参场,人参产业有了较大发展,支持国家医药需求和外贸出口。依靠本地资源,先后建立起制药厂、水泥厂、机床附件厂、农机修造厂等一系列地方工业企业,其中县制药厂生产的多种中成药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产品,抚松县先后建起7座小水电站投产运营。

参乡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教育、文化、卫生、体育等事业的快速发展,抚松县人参文化、山里红剧团在国内小有名气。

要说抚松县快速发展、变化巨大,还得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,经济、政治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各领域发展迅速,面目一新,许多抚松人到外地住了几年,回家乡一看,目不暇接,有点“找不着北”的感觉。

城乡楼房司空见惯,十几层高层建筑屡见不鲜。农村也都建成红砖墙彩钢瓦的新房,室内设施与城市没有多大差别。街道整齐平坦,路边种花栽上果树,好一派田园风光。田野里不仅有成片的庄稼瓜菜,还有大面积的蓝莓、玫瑰、薰衣草,西瓜香瓜香气浓郁,黑果榛子果实累累。覆盖参膜的人参苗床,茁壮的参秧顶着丰满即将成熟的果穗,齐齐刷刷。

工业集中区厂房鳞次栉比,生产精细高档木制产品、优质矿泉水、中西成药、参茸保健品等市场畅销紧俏商品。

城乡商店遍布,绿色食品加工、电商、快递邮寄,客户盈门,订单应接不暇。距抚松镇近100公里的沿江乡农民生产的高档煎饼、优质木耳通过电商快递,远销祖国南北各地,声誉极好。

20年,抚松县旅游业迅猛发展。随着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,森林覆盖率基本恢复到以前88%的水平,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。城乡注重美化、绿化环境,吸引国内外游客游长白山天池、大森林、欣赏别具特色的人参文化。抚松人也纷纷外出旅游,开阔眼界。农村许多家庭在城镇购房,农闲进城,农忙回乡。许多乡镇办起庄稼院旅游景点、家庭旅馆,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提供方便条件。

这些年,抚松县中小学紧密配合,通力合作,每年为社会培养大批建设人才,为上级学校输送大量优秀学子,年年都有考入清华、北大等优秀高校的考生。

抚松县医疗卫生条件逐年改善,由解放初期地方病多发、令人望而却步的偏僻小县改变为宜居长寿地。文化体育普及,不分男女老幼,各地文化体育活动场所、比赛竞技场合,都有众多参与者。在各学校、社区、村委会都有文化体育设施。城乡居民服务保障逐步完善,生活水平、质量逐步提高。用老百姓的话来说,就是“越来越滋润!”

抚松县位居长白山西南麓,有广袤的森林、丰沛的河流、品类丰富的动植物,险峰峡谷层出不穷。生态环境优秀,人文资源丰富。天天呼吸清醇空气,饮用优质矿泉水,八、九十岁老人也是常见。白天车水马龙,人头攒动,各忙各的,没有闲人,晚上各个活动广场、公园灯光明亮,大人儿童纷纷参与各自喜爱的活动,一片生机勃勃而又安静泰然的景象。我是土生土长的抚松人,说抚松美是自然的。你不信,就到抚松来瞧瞧,没准,来了,你就不想走了。

 

 

 

Copyright © 2024 白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吉ICP备16005346号

技术支持:吉林省关工委网络数据信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