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原市宁江区关工委
2005年以前,宁江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、比例居高不下,2003年至2005年,抓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70人,占抓处总数的19.4%。
从2006年开始,特别是2011年以来,我们坚持用创建“未成年人零犯罪”社区(村、校)活动,带动全区基层“五好”建设,实现了预防成果和基层建设成果双丰收。2006年至2013年,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由23.5%上升到84.5%,零犯罪村由78%上升到91.5%,零犯罪学校由2010年的97.5%上升到100%,全区226个村、社区、学校以上关工委全部达到“五好”标准。
一、建立组织,壮大队伍,形成工作机制
一是建立组织队伍,形成工作体系。区关工委、综治委密切配合,建立以区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为组长,关工委主任为副组长,吸收综治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区关爱工作协调小组;各镇、街道和较大部门建立以党工委副书记、关工委主任为团长,常务副主任为副团长,综治成员单位负责人和“五老”代表为成员的关爱工作团;村、社区、学校均建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,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为副组长,吸收相关组织负责人和“五老”骨干为成员的关爱工作小组。形成三级关爱工作体系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。近三年,全区“五老”队伍从2800人增加到3105人,占“五老”总数的43%,占适合工作老同志的80%,保证了经常开展活动的需要。二是建立制度,形成机制。一方面区委办转发了区关工委《关于加强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》,与区综治委联合提出了《关于深入开展创建“未成年人零犯罪”社区(村、校)活动的意见》,将抓好创建“零犯罪”社区(村、校)和创建“五好”关工委写进分管领导责任状,破解了基层开展“两个”创建的制约因素。另一方面,根据工作实际,指导社区(村、校)以上关工委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。
二、坚持“五抓”,开展活动,提高创建成效
一抓宣传,营造氛围。几年来,共组织14.6万人参加了1245次广场宣传,发资料10万份,咨询1.4万人次;还采取校园文化活动等各种方式,大力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目标要求,使创建“零犯罪”活动家喻户晓,形成共识。二抓调研,摸清底数。村、社区以上各基层关爱工作团(组),每年都挨家挨户对7-18周岁未成年人的思想、学习、生活状况以及家长或监护人的思想道德状况,做好详细调查。把在校学生分校建立名册;对服刑人员子女、辍学生、闲散少年、有心理问题倾向和不良行为等重点群体建立起帮教活页档案;对贫困生、孤残少年、单亲子女、留守儿童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建立帮扶救助活页档案,实行动态管理。安排关爱工作团(组)成员、“五老”帮教员以一帮一、多帮一、一帮多的方式,与需要帮教、救助的未成年人结成“对子”,落实责任、措施,实施帮教救助。三抓教育,增强法制意识。全区192名“五老”网吧义务监督员,协助文化、公安等部门打掉黑网吧46个,劝阻3063名“小网迷”远离“网毒”的精神污染。在寒暑假,各社区(村)关工委举办“少年乐园”,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道德实践活动,使参加活动的19217名少年儿童提高了孝父母、爱劳动、保护环境、遵规守矩等适应社会能力和抵御精神污染的“免疫力”。城乡各关工委组织“五老”作法制报告443次,组织26686名青少年反复学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、《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》。配合区妇联创建“双合格”,全区乡(街)、村(社区、校)家长学校,平均每年讲课190场、听课家长9500人次,使之懂得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家教做起”的道理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“关爱明天、普法先行”活动,做到法制课教学计划、教师、教材、课时、经费“五落实”。组织法律知识竞答63087人次。开展警校共建。聘请34名警官(法官、检察官)为法制副校长和11名干警驻校,以案说法作辅导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。建立全区心理咨询服务网络,对803名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未成年人采取“一对一、面对面”的方法实行人文关怀、心理疏导。四抓重点,帮教救助。近几年,平均每年有400多名“五老”与340多名未成年人重点人口结成帮教对子;有2400多名干部、教师、“五老”与2500多名弱势青少年结成救助对子。2006年以来,全区关工委系统共协调救助资金561.2万元,捐衣物10.8万件。帮教服刑人员子女、闲散问题青少年805人;帮扶贫困生19729人次,救助孤残青少年、单亲子女、留守儿童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7222人次,防辍学生2329人次,帮就业5329人。繁荣街的群众说:“孩子要学好,赶快找‘五老’;教子有困难,请教关爱团;家庭要和美,离不开关工委。”五抓典型,引领活动深入发展。总结出“五老”和受助青少年转化的典型。如团结街松滨社区网吧监督员郭淑文持证在网吧门口“蹲点”;育仁医院老院长吕艳茹(68岁)帮助8名解教小青年解决就业问题;临江街临兴社区关工委坚持帮困、帮教、帮就业;繁荣街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秀云为10多名“问题”少年当代理妈妈等等。